近日因出轨事件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单的李小璐和PG One,不仅自己身陷舆论漩涡,所代言的品牌都因此遭遇公关危机,高层甚至被集体换血。这些企业损失惨重,不仅品牌预算打水漂,在战略、品牌上更要承受巨大损害。小编查了下两人的资料,发现还真是物以类聚!两人也都是奇葩中的奇葩,都因为各自的原因导致一线品牌的高层被炒!
李小璐当年时装周抢座事件还有多少人记得?Dior时装周发布会的时候,有头牌票的只有张雨绮和AB,都是品牌邀请的!时装周上一个座位是两个人的!但是李小璐和姐妹团不愿意到后面去,就导致了5个人坐了2个人的位置。
照片被爆出后,Dior高层也因为这件事集体炒掉!这也算是躺枪了吧。
而更奇葩的是,PG One被雅诗兰黛选为中国区代言人!
PG One一直称自己是万磁王,但网友不买账,认为他侵权了“万磁王”在雅诗兰黛的官方微博宣传中,为讨好PG One的粉丝,一直用万磁王代指。此举引发了漫威粉的集体讨伐,并且邮件迪士尼官方进行投诉,得到了迪士尼的积极回应。(要知道,迪士尼是一家被称作“把维护版权如生命、打版权官司当做毕生追求,动画、电影只是业余爱好” 的公司。事件越闹越大,阵势吓傻了雅诗兰黛,把所有线上线下宣传全部撤掉,损失惨重,雅诗兰黛中国也遭到了总部的点名批评,所选艺人跟品牌典型严重不相符非常掉价,也导致了中国区的高层遭到大换血。用错代言人,饭碗都丢了。这可能是近年来代言人丑闻里,最惨痛的教训。这些企业损失惨重,不仅品牌预算打水漂,在战略、品牌上更要承受巨大的损害。但对于管理者而言,这件事至少有三点值得借鉴:
招错人 = 让猪上树成本要多花10倍
《经济学人》杂志称:“招错人使公司平均每年损失150多万美元和无数宝贵时间。”这个数据是不是觉得很吓人?招了个人回来,给他发工资,怎么还要让我损失呢?招错人的成本又是什么呢?这里主要是两个成本,一个是直接成本,一个是间接成本。
1、直接成本:(看得见)
(1)报纸和互联网广告
(2)招聘会或猎头费用
(3)筛选简历的时间、测试、面试时间
(4)入职培训、后续培训
2、间接成本:(看不见)
(1)损失生产力的成本
(2)解聘员工做出错误决定的成本
(3)职能失去可信度、下属的士气和生产力低落
(4)所解聘的员工可能会引起的诉讼
那么问题来了:猪到底能不能上树?成本究竟是多少?如果求职者欠缺的仅仅是技能,那还好说,这个相对容易,通过培训可以提高。但企业要承担培训成本。而且,企业还会承担因此带来的机会成本、时间成本等,培训成本。如果是个人特质,基本上是无法通过培训解决的。比如,你非要招一个对数字不敏感、粗心的人去做会计,这完全就是自讨苦吃。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曾列举了“把不合适的人招到公司的5大危害”:
(1)耽误了这位员工本人的职业发展
(2)团队力量削弱
(3)带来工作上环节的不可靠因素
(4)带来双方都不愉快
(5)增加企业沉没成本
“优秀的新人至少要半年才能让企业带来盈利,一般的新人至少得一年。”
比方说你是财务经理,下面带5个人,这5个人,你由面试到工作,不一定手把手教,但一定是亲手带出来的,由面试到入职,技能/知识培训等等;由入职到后续的跟进,这样的成本有多少?好不容易把你培训出来可以上岗,而你却跑了。这笔账,看起来不多。但算起来,却超过预期。有人曾经核算过,结论是:招错了人,企业会付出15倍于工资的代价!意思是:假设这个人年薪10万,企业因此付出的代价是150万!
严把价值观
“铁锈”员工,第一时间干掉!
如果 PG One 在企业里面,一定属于“铁锈”式的员工,杀伤力巨大。何为“铁锈”员工?这源自京东的人才观。京东将所有员工分为五类:金子、钢、铁、废铁和铁锈。能力很强,但是价值观不过关的,就是铁锈,这是要坚决去除的。
刘强东说:
我们招聘主要考虑两个因素:第一个是业务能力;第二就是价值观,他是怎么认识自己的、怎么认识他人的,怎么对待世界的,他的生活态度是什么。能力也不行、价值观也不行的,我们叫“废铁”,这样人肯定不能要。第二类是价值观匹配,但是能力不太行,称之为“铁”。京东80%的员工属于第三类,我们称之为“钢”,这是我们的地基。还有20%能力和价值观得分都很高的称之为“金子”,这是公司的核心。还有一些人能力很强,就是价值观不匹配,比如一些销售人员做的业绩很好,但是就是价值观不一样,我们称之为“铁锈”。铁锈员工要坚决的干掉,因为铁锈有腐蚀性,他们搞破坏带来的杀伤力会更大。雅诗兰黛选 PG One 作代言人,就是看重他能带来的流量,也就是“业绩”。在这一点上,决策者没有猜错。毕竟PG One的海报一发布,同款口红就分分钟卖断货。然而,卖断货的收益也无法弥补 PG One 负面新闻带来的损失!这样的“铁锈”,就如职场中的定时炸弹。一旦爆炸,后果不堪设想。发展长久、越做越大的企业,没有一个会放宽对价值观的要求。如果一个人能力不够,可以去提升学历、积累经验;但想要去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,这是不太可能的!所以,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在开始时找到价值观匹配的人。
关键岗位不做背调?
早晚被开除!
去年9月,PG One 刚火的时候,雅诗兰黛就找他合作推出了三款口红。而直到他人设崩塌、IP毁掉,才发觉此人原来有甚多黑历史!黄奕前夫黄毅清曝光了 PG One 的个人背景:学历只到初一,之后辍学;其父亲年轻时是地痞,如今在当地靠放非法高利贷为生。这样的背景明显不符合雅诗兰黛的品牌文化,但 PG One还是当上了代言人。在选择代言人时,不做前期调研;等同于在招关键岗位时,不做背景调查。而忽略这一点的企业,并不在少数。两个月前,有条新闻引起了热评:《“清华高材生”应聘月薪7万高管,不料却只有小学文化!》。杭州一家大型企业要招聘一名高管,于是猎头就推荐了任某。最后任某居然过五关斩六将,在高管群面和董事长亲面后,被评价为“有才又稳重”,以税后月薪7万元的工资聘用。
可入职后大家发觉任某能力一般,HR偶然发现网上曾有人用假学历应聘高管,被企业发现后辞退,其名字和任职经历与任某十分相似。调查后才发现,任某竟然只有小学文化,资料都是假证件……给公司带来了数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,最后企业选择了报警。对一个关键岗位,最好有不少于5个人的背景调查,且必须调查他公司的直接上级和其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。否则,背调也只是走过场。
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,用错人更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损耗!你怎么看?
来源:新浪微博、HRunion| 微信: ID:
流量圈精选的每一篇文章,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(除非实在找不到),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。如果原作者不同意,请与我们联系。